首页 资讯 正文

滨州医学院举办“‘医’起向未来”2025年毕业晚会

体育正文 84 0

滨州医学院举办“‘医’起向未来”2025年毕业晚会

滨州医学院举办“‘医’起向未来”2025年毕业晚会

俗语道:“三麦不如一秋长,三秋不如一麦忙。”相比风清气爽田园牧歌式的(de)秋收,麦收更像一场短兵相接的遭遇战,突出(tūchū)一个“抢”字。五千多年人力镰刀收割,似冷兵器劈砍(kǎn);如今机收小麦,则像机械化作战(zuòzhàn),效率千百倍提升。而新农人也有辛劳与焦虑——寥寥几人,面对成千上万(chéngqiānshàngwàn)亩(mǔ)麦田,烈日骄阳当头,争分夺秒抢收,一旦风雨来袭,就要遭受损失。 “今年亩产能到1550斤。”6月10日,潍坊市寒亭区高里街道(jiēdào)一空桥(yīkōngqiáo)村,正(zhèng)驾驶联合收割机的张萍,扫了眼阳光下密密匝匝的麦田,若有所思地说。 张萍是(shì)一空桥村党支部书记、一空桥村惠民(huìmín)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(简称惠民合作社)理事长,麦收季节,他成了一名主力农机手,每天在麦田里开12个小时的收割机——晴好天气下,当地一天最适合小麦机收的时段就12个小时,集中在早8点半至晚8点半,入夜后(rùyèhòu),空气湿度(shīdù)上升(shàngshēng),小麦植株含水量增加,不利于收割。 “一天能收300亩。”张萍说,他驾驶着惠民合作社最大的一台收割机,这是雷沃(léiwò)谷神的一款大型联合收割机,机身(jīshēn)长10.5米、高宽均超过(chāoguò)4米,自重12.5吨,功率260马力,每分钟可以收割吸入0.72吨庄稼植株(zhízhū)。 联合收割机驾驶室距地面约2米高,身材敦实的张萍居于其中,神情专注,似在麦田之上飘移,让人不禁想起电影《哪吒》里法力强大的太乙(yǐ)真人,他的飞猪坐骑变(biàn)身为巨大的联合收割机,而在风中摇曳(yáoyè)的密集麦穗,似乎是一只(yīzhī)只摇头晃脑的金黄色“小怪兽”…… 张萍驾驶技术(jìshù)娴熟,操控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紧绕地头的水泥机井口丝滑转弯,擦着邻近麦田的大棚疾速推进,将那一片片金黄色“小怪兽”吞入腹中(fùzhōng),即使田边地角的小麦植株也尽数收入。 联合收割机吐出秸秆还田,喷出麦粒装车,仿佛瞬间炼出了(le)金灿灿的“仙丹(xiāndān)”——用张萍的话说(shuō),粮食才是真正的“仙丹”,无论男女老幼、富贵贫贱,所有的人每天都要靠它续命。 6月10日18时许,张萍收到测产验收组发来的测产报告——验收组由山东省农业(nóngyè)技术推广中心、山东省种子管理(guǎnlǐ)总站、潍坊市农业农村局等5家单位的专家组成,根据(gēnjù)专家现场(xiànchǎng)测产,惠民合作社种植的优质强筋小麦品种“济麦44”亩产达到776.97千克(近1554斤(jīn)),去年的优质麦平均亩产达到713.08千克(1426.16斤),今年每亩增产(zēngchǎn)近128斤。 张萍笑着把这个信息发到微信群,惠民合作社其(qí)他6名农机手也笑了,一张(yīzhāng)张带着尘土和(hé)秸秆碎屑的(de)(de)脸上露出麦收季里难得的微笑——惠民合作社现有10500亩麦田,负责种植管理的只有包括张萍在内的7名农机手,他们要在10天时间内,收完上万亩麦田,确保颗粒归仓,其压力可想而知。这10500亩麦田,流转自一空桥村及周边(zhōubiān)5个村,其中有6500亩高标准农田,种植“济麦(jìmài)44”示范方面积2560亩、总面积7000多亩。 麦收期间,惠民合作社通常有5名农机手驾驶5台收割机(shōugējī)同时作业,其余2人负责运输、铺晒收获的小麦。除了收完自家1万多亩麦田,他们还为周边村镇(cūnzhèn)提供机收(jīshōu)服务,近几年每年外收5000亩左右,为合作社增加(zēngjiā)至少20万元收入。 6月17日,张萍发来微信,惠民合作社将在(zài)18日完成小麦机收,10500亩麦田9天(tiān)收完(shōuwán),比预期提前1天。今年平均亩产可达到1500斤,合作社比去年多收入近200万元。 2024年麦收,10500亩大田平均亩产近1400斤,而(ér)整个潍坊市(wéifāngshì)近年来的小麦(xiǎomài)平均亩产约900斤。优质麦丰收后,惠民合作社向(xiàng)山东省(shāndōngshěng)农科院供种110多万斤,每斤高出市场价0.2元以上,每亩地净收益1500元。当年,惠民合作社产值达3000万元,一空桥村集体收入120万元,村民人均收入4万元,被评为“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”,惠民合作社入选中国(zhōngguó)农民合作社500强。 近十年来,张萍一年365天有(tiānyǒu)360天守在大田里(lǐ),偶尔外出,也是带着合作社(hézuòshè)社员去找专家、学技术、看种粮示范区。成年从商后,庄稼地里的活张萍没再接触(jiēchù)过,搞现代化的粮食种植产业,他只能从头自学。 有人说张萍种庄稼(zhuāngjià)种“傻”了(le),种“魔怔”了,2023年他的大儿子结婚,办喜事正好赶上麦收,张萍总共就在家忙了一天。他从事建筑业时外面还有上千万元的债没收回(shōuhuí),这么(zhème)多年了,张萍也没心思去催去找。 “不疯魔,不成活”,世间成事者,身上(shēnshàng)往往既有灵珠,也有魔丸。张萍带领惠民合作社,在实践中探索出了双(shuāng)镇压、小麦药剂二次拌种、测土配方施肥、水肥(shuǐféi)一体化(yītǐhuà)滴灌、“一喷三防”等一系列接地气的实用种植技术。惠民合作社的万亩麦田亩产逐年增长,连年刷新纪录。张萍成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(lǐngtóuyàn)。 11年前(niánqián),包括张萍在内的7名农机手没有想到,他们会重新回到家乡务农(wùnóng)种粮。 张萍1970年出生于一空桥村,在回村任职之前,他是一名成功的商人,在建筑行业经营多年,已经实现了财富自由。2014年,寒亭区高里街道大力实施“头雁(tóuyàn)领航、能人回村”工程,回引张萍竞选担任一空桥村党支部(dǎngzhībù)书记,选优配强(pèiqiáng)村两委(cūnliǎngwěi)班子。 一空桥村位于高里街道中部,地处(dìchǔ)平原(píngyuán)沃野,利于农业生产,因村前有座金代独孔石桥而得名,村史悠久。全村现有村民810户、2635人,党员79名,耕地面积4315亩(mǔ),是高里街道人口最多、面积最大的(de)村庄。而张萍接手时的一空桥村,是一个“班子散、百姓穷、村账空、村貌差(chà)”的软弱涣散村,村集体经济1年的收入(shōurù)不足3万元。 “世面见了,钱也赚了,上(shàng)了年纪想家了,就回来(huílái)为(wèi)父老乡亲做点事。”张萍说起当初的(de)想法。上任伊始,他带领村两委和党员筹款(chóukuǎn)130多万元,硬化村庄道路3.9公里,在高里街道率先实现村内道路硬化全覆盖,清理40余处村内的“三大堆”、垃圾沟,拆除乱搭乱建200余处。50年“卡脖子”老路打通、村居环境明显改善,老百姓的心结打开,村两委的公信力“回血(huíxuè)”。 之后,张萍带领村(cūn)两委一班人反复论证,结合一空桥村的优势特点及国家战略、社会经济发展大局,确定通过土地流转规模化发展小麦、玉米等粮食种植产业的路子(lùzi)。为提高村民参与(cānyù)积极性,他们把土地流转费由(fèiyóu)当地常见的每年600-800元/亩提升到(dào)1000元/亩。 “一亩地流转费1000元,种一年粮食能赚够流转费吗?”村民(cūnmín)张冰提出(tíchū)疑问。张冰与(yǔ)张萍同龄,是村里的老党员,一直务农,侍弄庄稼种大棚作物。与他一样,当时一空桥村大部分村民心存顾虑,认为(rènwéi)种粮不赚钱。 “赚了大家分红,赔了算我头上!”张萍一字一句地说,他(tā)知道,这个时候解释争辩(zhēngbiàn)没有用,只有先干起来,让事实说话。 2016年,一空桥村党支部领办成立合作社——一空桥村惠民农作物(nóngzuòwù)种植专业合作社,村两委成员带头,发动14名党员、87名村民共101人入社,以每股1万元(wànyuán)的标准入股,变成了股东。合作社成立后第一年(dìyīnián)就迎来“开门红(kāiménhóng)”,2017年,社员人均分红(fēnhóng)1500元。 虽然当初心里质疑,身为党员、村党支部成员的张冰还是带头入社。现在他(tā)是合作社7名农机(nóngjī)手之一,可以熟练驾驶包括联合收割机在内(zàinèi)的多种农机。张冰说,加入合作社让他这个“老把式”变成了(le)“新农人”。 2018年,惠民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合作,建设国家级优质强筋麦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(jīdì),一期流转(liúzhuǎn)1800亩土地(tǔdì)规模化(guīmóhuà)种植“济麦44”。2020年,优质麦喜获丰收,产量突破到180万斤,社员人均再增收500余元。 “碎片化(huà)的(de)地块连片种植后,大部分田埂、空地成了农田,相当于增加了近10%的耕地面积。”张萍说。2021年,一空桥(yīkōngqiáo)村将周边5个村(gècūn)分散的土地资源整合,将种植面积扩大到现在的1.05万亩,当年一空桥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45万元(wànyuán),入社社员每股分红3000元。 56台农机(nóngjī)540万元 一空桥村的小麦(xiǎomài)亩产从2014年的800斤到(dào)今年的1500斤,村集体年收入从不到3万元到现在超过100万元。机械化,也是惠民合作社增产增收(zēngchǎnzēngshōu)的一大“法宝”。 “又累又慢,那时就(jiù)想,父母什么时候能不再受这个苦。”联合收割机卸麦粒(màilì)时,农机手可以短暂休息,驾驶室空调给力,隔绝室外高温,张萍回忆起儿时麦收场景,不禁皱起眉头:那时候学校还放麦假,家里有5亩(mǔ)多耕地(gēngdì),全凭手工镰刀割麦子,烈日之下,人们汗流浃背,麦芒扎得皮肤(pífū)又疼又痒,麦子好像怎么割都割不完。 从(cóng)2018年开始,惠民合作社就一边攒钱一边成建制购置农机设备,截至目前(mùqián)一共购置了56台农机设备,总投资540万元。 “一个村花500多万买(mǎi)农机,搁原来不敢想。”惠民合作社(hézuòshè)的农机手张松(zhāngsōng)说。除了驾驶农机,张松还负责合作社对外接洽业务,替张萍分担一些事务性工作。 惠民合作社的农机除了联合收割机(shōugējī),还有拖拉机、植保无人机、旋耕机(xuángēngjī)、喷灌设备等,可以进行小麦玉米种植收割、喷灌浇水、植保喷洒、平整土地(píngzhěngtǔdì)等多种作业。 自购农机,投资巨大,惠民合作社(hézuòshè)多次争论探讨,张萍和社员们反复算账:如果(rúguǒ)村里没有自备农业机械,这1万亩地全部靠租赁(zūlìn)机械,每亩地每年的费用300元,1万亩地就是300万元,这是要付给别人的钱。购买(gòumǎi)这些农业机械后,每年农业机械的人工费、柴油等(děng)(děng)费用仅需要100万,与(yǔ)300万元租赁机械相比,每年就能节省资金200万元。也就是说,仅需不到3年的时间,村里便可以把(bǎ)购买农业机械的成本赚回来。同时,合作社还可以通过承接周边村的播种、收割等作业,每年赚回几十万元。 “一台收割机能顶多少壮劳力,机械化是(农业发展)大趋势。”农机手孙化飞之前当过兵,亲眼见识(jiànshí)过坦克装甲车机械化作战的(de)威力和效率,触类旁通,他(tā)从一开始就坚决支持合作社自购农机。 因为惠民合作社有上万亩的体量,自备农机,可以自主(zìzhǔ)安排作业时间与进度,特别是在农作物(nóngzuòwù)收获时,能够随时开展应急抢收(qiǎngshōu),有效避免极端天气等特殊情况对(duì)农作物造成的损失。2019年麦收(màishōu)季,中间天气预报有强降雨,一空桥村使用自备农机开足马力连夜运转,一晚上抢收1000亩,每亩至少(zhìshǎo)避免300斤的损失,相当于一晚上抢回30万斤粮食。如果这时单纯依赖租赁农机,抢收工作(gōngzuò)就很难实现,因为周边到处都在找农机抢收。 “刚当上支部书记的时候,我没有一根白头发,头发乌黑乌黑的。”走下(xià)联合收割机驾驶室的张萍,挠挠头,略带(lüèdài)自嘲地说。11年时间,他满头黑发已变花白(huābái)。 一空桥村和惠民合作社声名鹊起,时常(shícháng)会有前来观摩学习的访问团,守在大田忙碌的张萍(zhāngpíng),对让他(tā)“分心”的其他事务会很不耐烦,但如果来了求学求教的访问团,张萍会换上(huànshàng)正式的衬衣或外套,耐心地给大家介绍讲解。他真心(zhēnxīn)希望一空桥的经验做法可以帮助更多的村庄、村民增产增收, 平日的张萍,脚上是布鞋或解放鞋,衣服上常带着(zhe)尘土或机油,开着皮卡车在大田里转(zhuǎn),随时能(néng)下地干活。不熟识的人见到他(tā),不会想到他是一空桥村当家人,不会想到他曾经是成功的商人,不会想到他掌握多种农业高科技,带头引智引才,搞(gǎo)合作社办企业,带领那么多村民增收致富。 2022年10月,为了让(ràng)合作社最大(zuìdà)限度普惠村民,一空桥村全面调整了惠民合作社的股份占比,即村集体占10%,成员占90%,推进村民加入合作社。当年12月,2536名符合条件的村民全部入社,解决了新(xīn)出生人口未分(fēn)土地(tǔdì)的问题,保障全村人人享受分红,带领父老乡亲共同致富。 从当年(dāngnián)开始,一空桥村村民在拿到土地流转费的基础上,每户每年(měinián)(měinián)还有3000块钱的二次分红。70岁以上老年人每年再增发500块钱的福利。 为了增加(zēngjiā)村集体、村民收入,在引进农业科技增加粮食亩产的同时,一空桥村着力延伸产业链(chǎnyèliàn)条,2020年,一空桥村依托财政资金扶持发展村集体经济(jítǐjīngjì)的政策,在惠民合作社建成4000平方米的强筋麦粮仓和占地1200平方米、日产5吨的石磨面粉(miànfěn)(miànfěn)加工(jiāgōng)车间,加工生产石磨麦芯粉和全麦面粉,石磨麦芯粉比普通面粉价格高1.2元(yuán)/斤,仅此一项就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,带动本村及周边村就业上百人。 同年,在高里街道党工委的指导下,一空桥村成立了“金田麦(jīntiánmài)香”乡村振兴示范片区,带动周边(zhōubiān)三甲刘、獐羔埠、前王家庄(wángjiāzhuāng)子、后王家庄子、大柳(dàliǔ)疃等5个村实现抱团发展,6个村平均集体经营性收入18万元。 一空桥村、惠民合作社(hézuòshè)与省农科院、山东农业大学等高校(gāoxiào)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,建立起“一空桥片区人才信息库”,目前已摸排优秀人才35名。上文提到的孙化飞,就是(jiùshì)在部队转业后,被一空桥村作为人才引回,在村党支部任职,还成为(chéngwéi)一名能干的农机手。2018年开始,一空桥村与农学(nóngxué)专家、中国工程院院士(yuànshì)赵振东在小麦育种等方面开展合作,邀请院士到一空桥村优质麦示范片区考察。 “我们合作社把院士都请来了,还邀请专家来授课,长本事(běnshì),长见识。”农机手黄金磊说。他不但能驾驶(jiàshǐ)联合收割机,还能操控植保无人机,是远近闻名(míng)的无人机高手。2024年,一空桥村(cūn)建设投用(tóuyòng)“金田麦香”共富学堂,定期请农技专家为社员、周边村村民授课,让父老乡亲听课充电,“回炉再造”。一空桥村对本村考上普通本科的学生奖(jiǎng)5000元、考上双一流大学的奖2万元、考上研究生的奖4万元,从2021年开始,一空桥村已经(yǐjīng)有5名学子受到了奖励。 “再有10天,玉米(yùmǐ)也能种完。”6月17日,张萍在微信里(wēixìnlǐ)说,麦田机收的(de)同时,他们已经开始玉米种植(zhòngzhí),其中近1000亩(mǔ)套种“齐黄34”大豆。依托科技装备和好政策,一空桥村7个人种植管理上万亩良田,现在他们正研讨引进自动驾驶的智能化农机,效率还能继续提高。 (大众(dàzhòng)新闻记者 卢鹏)
滨州医学院举办“‘医’起向未来”2025年毕业晚会

欢迎 发表评论:

评论列表

暂时没有评论
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